2019年「逃犯條例」百萬香港人示威抗議HK Extradition Law Changes

留言 (2) 人氣: 689°c

民間人權陣線(民陣)於6月9日發起了「反送中」大遊行,或被傳媒稱為「反逃犯條例遊行」、「反送中大遊行」活動。而當日遊行發起人估計約103萬人參加周日的示威,警察則表示高峰期有24萬人參加,這次示威遊行成為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,香港最大規模的遊行。雖然如此,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堅持不會撤回修訂,10日對媒體表示,將按原定計劃周三(6月12日)在立法會恢復審議草案。

香港爆發主權移交後最大規模的示威,抗議當地政府修訂《逃犯條例》,容許政府可以按中國大陸政府的要求,把犯罪嫌疑人移交到大陸接受審訊。

請按圖片放大

香港《逃犯條例》修訂爭議起源。一、2018年12月13日,台北地方檢察署正式通緝香港男子陳同佳,指他同年2月在台北殺害一起到當地旅行的女友潘曉穎,但因為香港和台灣沒有引渡協議,無法向香港申請將他引渡返回當地受審。二、2019年2月12日,香港立法會議員與台灣殺人案受害者的母親一起召開記者會。受害者母親說她希望香港可以修改法例,堵塞漏洞。三、2019年2月13日,香港政府正式宣佈提出修改《逃犯條例》和《刑事互助條例》,當中刪除原有條文訂明引渡法例不適用於中國大陸、澳門和台灣的限制。




有多個政黨先後針對遊行發表聲明。親北京政黨民建聯說它明白和支持政府修訂《逃訂條例》,認為修例可以填補法律真空,又指出一個網上聯署已經收集到超過70萬個支持修例的簽名。屬親北京政黨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也發文,指出政府已經平衡了各方利益,做出兩次重大讓步,值得支持。中國官方報紙《環球時報》周一發表社論,聲言香港的泛民主派「勾結西方撼動不了香港大局」。社論認為這令人懷疑,美國要「以損毀香港的繁榮穩定為手段來遏制中國發展」達到遏制中國的政治目的。




民主派的民主黨指出,超過100萬名香港市民參加反對修例的遊行,反映港人的民憤已經到達極點,要求林鄭月娥問責下台。公民黨的聲明指出,反對修例的集合原本和平進行,但政府發出拒絶讓步的聲明後激發了示威者的情緒,形容政府官員的傲慢是激起衝突的主因。公民黨主席楊岳橋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,周日的遊行主題明確,就是要求政府撤回修訂《逃犯條例》和林鄭月娥下台,與過往遊行有訴求多樣化的情況不同,任何一個正常的政府對一個這樣大型的遊行都應該正面回應。




民陣表示周日(6月9日)會發起反逃犯條例,專業界別人士亦自後表態。法律界6月6日發起黑衣遊行抗議政府修訂《逃犯條例》,有3000名法律人士參加,人數為回歸以來最多一次。醫學界人士亦就6月9日遊行活動發聲,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要求港府撤回修例,呼籲醫生周日上街,而政府醫生協會主席李慧茵亦透露當日將以個人身份出席,表明「做公務員不等於將常識和良知掉進垃圾桶」。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梁家傑呼籲市民6月9日上街,以和平方式遊行,即使最終修例仍有機會通過,亦是「輸也輸得光彩」。




面對特首林鄭月娥在「送中」條例上企硬「三不」(不撤回不道歉不下台),加上堅持將612示威定性為暴動及以「天經地義」去肯定警隊的清場手等言論,無疑於市民瀕臨爆煲的不滿情緒上火上加油。逼使市民周日(6月16日)到街上遊行示威,以民陣宣布616反《逃犯條例》修訂遊行人數接近「200萬+1」召集人岑子杰表示「+1人」所指的是昨晚於太古廣場墮斃的反《逃犯條例》修訂示威者。警方指根據原定遊行路線,遊行最高峯人數33.8萬。陳偉霖亦宣布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發起明日(6月17日)進行「三罷」(罷課罷工罷市),逼使政府給香港人一個回應。學生會提出四個訴求,即要求政府撤回修例、收回6月12日「暴動」的定性、就警察濫權等行為給港人交代,以及停止追究有關衝突的任何罪行。

警方在衝突中多次向示威群眾開槍發射布袋彈及橡膠彈,又發射催淚彈,造成多名示威者受傷。據知豆袋彈是用防彈纖維袋裝入百多粒小鉛粒,射出後以較大面積撞在人身上,造成重擊效果,不會穿過人體。惟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就強調香港是密集城市,假如示威者被布袋彈及橡膠彈射中,可導致骨折。近距離被射中,布袋彈和膠彈的威力與實彈分別不大,嚴重可致命,所以他呼籲警方要克制,布袋彈只適用於遠距離。另外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譚萬基就指出,催淚彈及橡膠彈等武器難對準目標易濫傷無辜,可致人重傷,嚴重可致死,警方向大部分和平的示威者使用過度武力有違國際法,亦令現場氣氛緊張,濫用警力。譚萬基認為警方不應該以少數暴力行為作前題用以驅散和平示威者。其實警方有指引規定警員只能向目標的下肢發射,減低傷害程度。

香港的佛教、 天主教、 孔教、 基督教、 道教及回教六大宗教領袖,發表聲明就政府提出修訂《逃犯條例》引發激烈爭議深表關注。他們指市民在合法情況下舉行遊行集會,向政府表達意見的權利應予以尊重,呼籲政府和市民大眾以克制、和平的方式尋求解决方法。

6月15日下午3時,林鄭見記者,正式宣布暫緩修例,指徵詢意見不設時限,但拒回答會否下台。對於會否調查警方在金鐘衝突的行為,林鄭形容示威者不是和平表達意見,也有用殺傷力武器襲擊警務人員,所以警員天經地義去執法。各界紛紛回應林鄭的決定,民陣按原定計劃發起在周日大遊行,要求林鄭徹底撤回方案。而在周日(6月16日),再有大批反修例人士上街,訴求除促政府「撤回」修例外,更有人要求政府平反6.12衝突、高呼林鄭下台,政府終在晚上發表聲明,林鄭首度「致歉」。聲明更稱,林鄭因工作上不足令社會出現大的矛盾,「為此向市民致歉,並承諾會以最有誠意、最謙卑的態度接受批評,加以改進,為廣大市民服務」。

6月15日下午4時半,一名男子於金鐘道太古廣場平台危站,他身穿黃衣外套,掛起「反送中-No Extradition To China」橫額,他危站五小時墮地,送院不治。四名消防員當時嘗試將男子拉回但不果,男子上衣被拉脫。

遊行集會人數:
6月17日-6.17三罷行動(學生罷課、工人罷工、商人罷市)有數百名示威者。
6月16日-反送中黑衣大遊行:民陣:近200萬人;警方:最高峰時有33.8萬人。
6月9日-反送中白衣大遊行:民陣:103萬人;警方:最高峰時有24萬人。
4月28日-反送中遊行:民陣:13萬人;警方:最高峰時有2.3萬人。
3月31日-反送中遊行:民陣:約1.2萬人;警方:最高峰時有5,200人。
標籤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