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華人的傳統習俗,舉辦一些喜慶活動、婚宴、壽宴以及農曆新年期間,有交換傳統問候「恭喜發財」和派發利是(紅包)的習俗,人們會把現金裝入紅包袋(利是封)派發給親友及市民,寓意好運和增長財富;隨著時代轉變這些習俗正在經歷一場變革,我們已經走進千禧年的AI時代,電子錢包愈來愈普及,不論3歲定80歲的二腳獸,都習慣使用數碼支付平台,派電子紅包(利是)數字化不只方便而且環保,大家省卻到銀行排隊換鈔的寶貴時間,更可按自己喜好選擇電子利是封及自訂祝福語,而且各支付機構及銀行亦紛紛推出活動大抽獎、折扣優惠劵、搶紅包、消費送紅包等優惠銷售策略。
紅包又稱利是,有人也會稱為“利事”或“利市”,取大吉大利、發財好市等喜慶寓意。拜年討紅包是“逗利是”, 因此有“恭喜發財,利是逗來”、“豬籠入水(形容財富像水浸入豬籠一樣從四面八方湧來),利是逗來”等俗語。
在中國及華人地區每逄農曆新年期間,探親或親戚來訪拜年,必會包紅包、送上新年祝福。還有不少人都希望新年有個新開始,習慣用新鈔派利是,取個好意頭,也較為吉利。根據金管局表示,為應付農歷新年的新鈔需求,我國每年約產生1330噸的碳排放量,相當於為1570萬部智能手機連續充電十五天,政府為鼓勵國人在來臨新年使用電子紅包,不遺余力地推廣,以減少民眾到銀行換新鈔的人龍。
過去3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(COVID-19)疫情爆發期間,人與人之間都少了見面,以防互相接觸帶來病毒傳播,不同地方的政府都鼓勵用電子支付方法收發利市,加上現今政府支持大家多點使用數碼支付,各地都紡紡推出數字人民幣(E-CNY)、數碼港元(e-HKD)、數字澳門元(e-MOP)以減小市民使用紙鈔,也能夠減低收到假錢的風險。
現時大家只能夠用QRcode二維碼及支付平台(如: 微信、支付寶、PayMe、LINE Pay、PayNow、Paylah)收發電子紅包,政府及企業應該順著這股數碼熱潮,推動電子紅包卡,如同一張八達通、深港一卡通、嶺南通卡等!...非觸式IC晶片卡,能夠一卡通行,手機發紅包時,小孩拿出電子紅包(利士)卡,一嘟!(碰一碰)即收利士錢,非常快捷方便。
為什麼要獨立推出一張IC紅包卡!?
01. 利是IC卡不會和其他卡混淆
02. 收到的紅包不會被爸媽打劫(你懂的!...)
03. 透過紅包支付平台,派發電子紅包更容易
04. 小朋友也能夠輕鬆管理及轉賬自己的利士錢
05.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,紅包卡有利於推動環保
06. 手上拿起一張有質感的紅包卡,比手機收利士更有實體感
07. 賓客發紅包時,設置個性名字,對方收到紅包後一眼就能辯別,這封紅包是誰人發
08. 長輩發紅包時,可以設定對方何時才能夠打開紅包,增加打開紅包的神秘感和興奮感
電子紅包卡的誕生,能夠推動環保之餘,市民亦節省到銀行排隊換紙鈔的寶貴時間。由其身在其他國家,農曆新年回國慶年,總是要預約時間到銀行換紙鈔,親戚朋友多,就要換更多的紙鈔來包利士。
每年國人大概需要用10.38億個利是封,相當於砍伐8.8萬棵樹。在街上隨處可見很多空的利是袋,因此,各國政府也支持環保團體舉辦各類回收活動,推動環保減廢風尚。若有了電子紅包卡,就能夠減少大量的空紅包袋(利是封),製造無謂的垃圾了。
總結:當世界各地人人都起了環保意識,保護地球有限的資源,天災人禍就不再有。人們可利用科技減少排廢,利是數碼化,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之於,說不定,電子紅包卡的出現,未來在國外過聖誕節,當地人不再煩惱今年要送什麼禮物給親朋好友了,直接用手機發電子利士,來得更有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