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七月是百鬼夜行的日子,人們為了平息那些陰魂惡鬼,舉行盂蘭盛會燒香祭拜,而到七月廿九或三十日(正確應為:七月晦)是地藏王菩薩的誕辰(又稱:地藏節),這天正是地藏王的生日和開眼之日。
到了這一天,民間會為這位彿菩薩「插地香(又稱:地藏香)」保佑家人平安及逝去的先人在天堂過得快樂,久而久之,就成了一種民間的慶祝方式,代代相傳的傳統習俗。
每年農曆七月最後一天,在黃昏時候,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的石階上點燃蠟燭,稱之為「點地藏燈」,還要在家門前的空地上插有棒的地香,這就叫做插「地藏香」;家裡的兒童要去拾磚頭瓦片來,把它慢慢搭成寶塔的形狀,再在上面燒些劣質的琥珀屑,也可以算是做遊戲,俗話叫做點「狗尿香」。
民間還有「拜香會」許願活動,去許願的人期望著地藏王能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;人們手持插香的小板凳,有的五步一拜,有的十步一拜,稱之為「拜香凳」,從自己家門口一直要拜到廟宇里,真有點類似有些地方佛教信徒虔誠的朝拜活動。
有些地方晚上還有放河燈的項目,河燈是用五彩紙做成蓮花的形狀,稱之為「蓮花燈」,在燈內點燃蠟燭後放入河中。到時候放河燈的人多了,河面上漂浮著五顏六色的彩燈,加上水面上的光照,那景色十分美觀,讓人們盡情地得到美的享受。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還要點「荷花燈」,那燈是自家用彩色紙張做的,把彩紙剪成荷花瓣形狀,糊成燈的形狀,中間放上盛菜油的小瓷杯,然後點燃燈芯後放在各家的門口,其場景也十分壯觀。
插地香的典故:
傳說之一
很久以前,有一年連月乾旱,土地開裂,河流枯涸,顆粒無收;有一戶忻姓人家本就貧困,偏又兒子得了重病,在走投無路之際,忻氏之妻在家門前的泥地上插上地香,向悲憫之心的地藏王菩薩求救;剛巧這天是地藏王菩薩的開眼之日,當他看到這一幕時,立即求告天庭,降下甘露化解人間的苦難,並治癒了忻兒的疾病;地藏王菩薩不但恪守盡職,還有句至誠名言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。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」後來人們為了報答地藏王菩薩的悲憫之恩,在他生日那天插地香的風俗就在浙東地區延續下來。
傳說之二
相傳清朝光緒年間,東錢湖一帶連日干旱,烈日當空,溪水乾涸,地中顆粒無收,望著早已龜裂的大地;高錢村民欲哭無淚,叫苦連天;其中有戶忻姓人家,因天災而家徒四壁,青黃不接,然而不幸卻又接踵而至,家中的次子偏偏患上天花,眼睜睜地看著這一鮮活的生命即將離開人世,忻家之妻錢氏身為人母卻無能為力,於是只好祈求上天保佑;但家中一貧如洗,連供天靈的神龕也早已變賣,因此錢氏只好將供品置於門前,又在地上插上香燭誠心祈福。
恰巧,當日正乃地藏往菩薩開眼之日,被其感動,因而施展法力,普渡眾生;次日,忻家之子竟奇蹟般痊癒,而後不久,當地烏云密布,天降甘露,萬物復甦,往日干涸的河道又流淌著淳淳清水,大地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;後人為報答地藏王菩薩悲憫之恩,便將插地香這一風俗保留至今。
傳說之三
專管人間萬物的地藏王,見人刀耕火種,生活艱難,看在眼裏,急在心頭。便對牛魔王講:「儂介大力氣在這裏吃吃困困沒意思,下凡幫人耕田去吧。」牛魔王搖頭講:「耕田我倒勿怕,怕就怕老了沒力氣不會耕了要給人一刀殺了當下飯。」地藏王講:「勿會,我敢擔保。」牛魔王推三阻四,橫豎不答應。地藏王急紅了臉講:「耕田原是儂的本職,咋好怕死不去。人若是真的殺了你,算我沒長眼睛,儂就來挖掉我的眼珠。」說着,雙手一推,牛魔王勿防,從天上跌下來,一頭栽倒在地,上爿牙齒都敲光了,只好老老實實替人耕田。
過了十多年,老牛耕不動田了,果然給人殺掉。牛魔王滿肚皮怨恨,趕到天上找地藏王算帳,一把挖出地藏王眼珠,順手拋出南天門;地藏王的眼珠滴溜溜落到江南水田裏,變成田螺(從前農民不吃田螺,出典也在這裏)。玉皇大帝見地藏王瞎了眼,勿能管帳,對牛魔王大發雷霆,把牛魔王痛責一頓,仍罰他下凡做牛耕田,永遠不准再回天庭。
地藏王仍舊很關心人間疾苦,看不見就用耳朵貼在地上聽人們說啥話,做啥事。觀世音見他可憐,發了慈悲,每年七月三十日送地藏王甘露一瓶洗眼,讓他開眼一天。人們為了報答地藏王,每到這天夜裏家家戶戶都要插地香紀念他。